Friday, July 29, 2016

四大央行弹尽粮绝

A股和美股还照旧是震荡。

截止到今天,英欧美日四大央行都举行了议息会议,无一例外都维持利率不变。美国的经济稍好一点,降息并不在美联储的考虑之内。除了美联储,英欧日央行都有足够的理由选择降息。可是仍然维持利率不变。因为降无可降了。

日本的情况最糟。自从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崩盘之后,已经经历了一个失落的十年。失落的十年随后变成了失落的二十年。现在正在向失落的三十年迈进。因为常规货币政策无法重振经济,日本央行使用了各种激进的手段:零利率, 负利率,买国债,买股票。现在日本央行持有日本将近一半的国债,和超过一半的股票。

日本央行总裁黑田东彦在今天的会议结束后说,并不是因为负利率不起作用了才不降息。简直就是不打自招。黑田还说,日本央行并没有穷尽所有可能的货币政策,还有更炫更酷的上古神器没亮给大家看呢。可是市场并不买账。虽然日本央行扩大了购买股票的规模,投资人却纷纷用脚投票,抛售日本国债。同时,日元对美元暴涨。

在前几天举行的会议上,英国央行也维持利率利率不变,虽然三季度英国经济一定会因为退欧受到冲击。英国退欧对欧元区也会有影响,而且还有悬而未决的意大利银行危机,可是欧洲央行也维持利率不变。央行的经济学家们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货币政策已经没法再宽松了。

美国在发达国家里经济是最好的。但是在这个比烂的时代,第一名一点也不光荣。耶伦自从去年12月加息被批评之后,一直小心翼翼,谨慎再谨慎,不敢再次加息。结果又如何呢?今天美国的GDP数据显示,经济增长只有可怜的1.2%,不及预期2.6%的一半。而上个季度的数据也从1.1%下修至0.8%。

就像我昨天博客里写的一样,因为中性利率太低,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不起作用了。英欧美日四大央行都已经弹尽粮绝了。

其实本来我是想写“四大央行黔驴技穷”的。但是一想到这些央行的经济学家们一直也是殚精竭虑的希望重振这烂糟的经济,我就没法嘲笑他们。其实我觉得这些央行是值得尊敬的。正是他们把世界经济从08,09年金融风暴里拯救了出来,并且一直在为不作为的政客们争取时间。

货币政策不管用,接下来就要看财政政策了。非常不幸的是,财政政策是掌握在那些政客手里的。于是我们接下来要欣赏的就是这些人的表演了。下面的戏码有:美国大选,Trump对希拉里;英国脱欧谈判,其困难程度将不亚于20年前的那场谈判;还有意大利公投。这些戏码的狗血和惊悚程度,一定不亚于纸牌屋。

央行们终于耗尽了最后的一丝气力,黯然退场了。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

Thursday, July 28, 2016

罗伯特·卡普兰

A股和美股的情况和昨天相比都没什么变化,都在继续震荡。原油还在继续下跌,继续领导XLE。我还是维持原来的看法,美股很快会有回调。

罗伯特·卡普兰是美联储达拉斯分区的主席。不算是什么大人物。今天提到他是因为明天下午东部时间一点有他的讲话。还记得上次另外一位美联储分区主席Mester的发言直接导致了美股在强势反弹中的回调吗?

当然不是每一个分区主席的讲话都会被市场关注。上次Mester发言受关注是因为她是英国脱欧之后第一个出来面对欧洲金融界发言的美联储分区主席。而卡普兰则是这次美联储会议之后第一位出来发言的分区主席。因为这次耶伦并没有在美联储会议之后召开记者招待会,只发表了一个声明。卡普兰的发言是外界分析这次美联储会议内幕的第一个机会。

熊熊可能要失望了,上次发言的Mester是鹰派。而这次发言的卡普兰却是鸽派。

不过我觉得用鹰派或者鸽派来划分经济学家的立场是非常简单粗暴的。和其它学科一样,每个经济学家都受过严格的经济学训练。和政客们最大的不同是,经济学家有操守和底线。虽然立场上有所不同,但绝不会是因为利益的驱使。多半是由他接受的经济学训练所决定的。说到美联储分区主席,他们的立场则多是由他们分区的经济环境决定的。

卡普兰所在的分区主要覆盖得克萨斯州。该区的经济支柱是石油工业。因为最近几年来原油价格持续走低,石油工业受到很大冲击。所属分区经济不佳,我想这是卡普兰持鸽派立场的主要原因。

如果你研究过卡普兰之前的发言,就会发现其实卡普兰的立场还真的没法用鸽派两个字概括。要讲清楚这件事,先要介绍一个概念,中性利率(Neutral Rate)。都说降息会刺激经济发展,而加息会抑制经济过热。但是降到多少才会刺激发展,加到多少才会抑制过热,这条分界线就是中性利率。可惜的是,和其它听上去很美妙的经济学概念一样,这个中性利率是无法测量的。更糟的是,他随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其实这帮经济学家也基本是靠猜测来控制货币政策的。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中性利率在过去的若干年间一直在下降。中性利率下降对央行来说是很大的麻烦。中性利率低,央行实施宽松政策的空间就小。举个例子。如果中性利率是4%,那么央行只要把利率降到4%以下就会刺激经济。如果经济很糟,那么可以多降点,比如降到1%。如果经济不那么糟,那么就少降点,比如3%。但是如果中性利率只有0.5%,那么央行的宽松政策就只有这0.5%的空间可以腾挪。

不可以负利率吗?可以是可以,但是负利率有很恶劣的社会影响。因为利率为负,存的钱就会贬值,对老年人就是很大的打击,因为没法存钱养老了。短期实施负利率可行。时间拖长了必然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总之,因为人口老龄化,生产率下降,各国的高负债,导致中性利率已经非常低了。所以卡普兰在以前的发言中一 直强调,货币政策的空间越来越小了。需要用其他手段来刺激经济,比如财政政策,比如结构改革。这能算是鸽派吗。就算是鸽派,也是被逼到墙角,无路可走的鸽派。

所以什么降息救股市的传闻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因为降息已经无法解决任何问题了。美联储只能帮到这一步了。下面的就要看政府的了。

我猜卡普兰明天的讲话肯定还是会继续呼吁政府动用货币政策之外的其他手段来改善经济。当然股市能不能听的进去,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Wednesday, July 27, 2016

耶伦错过了最佳加息时机

还是先回顾一下市场在进正题。

A股继昨天暴跌之后,现在震荡。这比我的预期要好。但是不排除短线还有继续下探的可能性。

美联储保持利率不变,大盘在震荡以后收红。虽然我认为耶伦错过了最佳的加息时机,但是至少耶伦没有像传闻讲的那样降息。市场应该已经明确的接收到了这个信号。所以震荡以后收红。美联储还暗示9月份可能加息。市场总是向前看的。这次不加息,那么下次加息的机会就变大了。所以我认为市场很快会有一个回调。另一方面,原油继续领导XLE下行。

好,现在来说说为什么耶伦错过了最佳加息时机。还得先从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弗里德曼说起。

耶伦的货币政策和前主席伯南克的政策一脉相承。而伯南克继承的正是弗里德曼的衣钵。弗里德曼一生著作等身。最核心的理论之一就是恒常所得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他认为,人们的收入并不直接决定他们的消费,决定他们消费的是他们对自己未来赚到的钱的预期。理论说起来都很拗口。举个例子就明白了。比如我今天中了彩票,赚了一万。正常情况下我会把大部分钱都存起来,只拿一小部分去挥霍。因为我知道不可能天天中奖,今天只是运气好而已。但是如果我老板给我加薪,每个月多一万。那我就很有可能把这一万块钱都花掉。反正下个月还有。

这个假说推广一下就是,人们会根据对未来的预期平衡收支。听起来太有道理了,对不对?从上世纪50年代这个假说问世以来,它一直被世界各国央行奉为圭皋。这个假说的一个推论就是,如果利率高,人们就会多存钱,少消费来平衡收支。相反,如果利率低,人们就会多消费,少存钱。这就是为什么各国央行都会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而经济景气的时候则收紧利率。

不幸的是这世上有一种说法,规则都是用来打破的。弗里德曼的恒常所得假说也不例外。最近几十年来,经济学家不断的发现反例。复杂的例子我就不举了。大家知道有一个物种叫“月光族”的吧。这个月挣多少就花多少,下个月去流浪也无所谓。这个物种很晚近才面世,弗里德曼大概无缘得见。

其实所有经济学规律都逃不出这个魔咒。经济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的科学。然而人类是会反思并改变自己行为的。这和自然规律完全不一样。

再说回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从09年到现在,美联储前后进行了若干轮量化宽松,但是经济迟迟没有起色。不光美联储,全世界各国央行都奉行同样的政策,负利率都搞出来了,然而全世界经济都不见起色。一两年没有起色,人们还会等。六七年没有起色,人们就会开始反思,甚至改变看法。当人们认为宽松货币政策没有效果,就会把低增长当成常态。同时也会改变行为,减少支出,增加储蓄。因为以后经济恐怕会越来越差了,现在不多存点钱,将来退休了怎么养老。利率低,就更得多存点。

所以现在经济学界有一种看法,认为美联储应该开始加息,以改变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可惜的是耶伦缺乏远见。她去年12月加息已经被人批评了,这次更加谨慎。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低增长正在成为常态。美联储的观望态度更加深了人们对经济的失望。连美联储都在观望,那经济确实是不行。

我希望这次加息,是因为现在各项资产价格都在高位。现在加息至少不会对市场信心造成严重的打击。如果拖下去,市场回撤了以后再加息,那势必对市场信心造成严重打击。不要忘了10月份还有意大利公投。大概在那个时候英国脱欧谈判也要开始了。那时正好又是英国脱欧后的第一个季度结束。英国脱欧对经济的影响应该也会反映到宏观数据之中。

这么多重打击放在一起,疲弱不堪的经济能承受的起吗?但愿吧。

Tuesday, July 26, 2016

忧虑之墙

先说两句A股。盘中A股暴跌,据说是受到两条消息的影响。一条说政治局会议要求抑制资产泡沫。一条是A股监管风暴,严查IPO,整治定向增发。短期这两条都会对股市造成一定的压力。但是中长期来看,这两条都对股市有利。先说第一条,有分析指抑制资产泡沫主要是针对房地产。我以前一直说,因为政府的控制,中国的热钱出不了国,就只能在国内的资产上打转。这边抑制房地产,那边热钱肯定会流入股市。再说第二条,没了IPO,没了定向增发,那热钱就只能追逐股市里的存量股票,把股价越炒越高。

再说美股。大盘高位震荡了四天。明天美联储会议之后见分晓。油价还是跌,XLE今天有点反弹,不过不影响中期趋势。

明天美联储会议之后会怎么样,那就要说到今天的正题了。美股有一种说法,climb the wall of worry。就是说大家都不看好股市的时候,股市却越涨越高,好像在翻越忧虑之墙。

当然这只是一种现象。今天我们要说的,正是它背后的动力。

常看我博客的同学可能还记得,我以前提到过,最近各种好消息集中爆发。先是说因为英国脱欧,美联储要降息救股市。又说美国将进入08,09年危机之后的第三个牛市,股市会翻倍。又说工业革命4.0来了,大家赶紧上船。我当时的看法就是,这些所谓的”好消息“同时爆发,本身就很可疑。股市是一个交易场所,有买就有卖。把大家都忽悠进来买,那肯定是有大户想卖。大户都卖干净了,那这里就很有可能是一个中期,甚至是长期的大顶部。

这本来只是我的一个猜测。今天终于看到了证据。


上图是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红线是高收入人群,年收入大于5万美金。蓝线是低收入人群,年收入3.5万到5万。本来这两条线是高度相关的。但是最近的走法却相当反常。高收入人群的信心在稳步下降,而低收入人群的信心却在突然蹿升。

下面这张图应该说明了背后的原因。


最新的数据,13.6%的消费者认为美联储要降息,是两年来最高值。正是这个指标伴随着低收入人群信心一起蹿升。

高收入人群一般有良好的工作,在大公司任职,或者在普通公司做管理层。他们通常掌握一些财经知识,可能有闲钱做投资。因为工作的关系,对宏观面也有一定的了解。高收入人群信心下降,说明宏观经济正在变差。我们所说的忧虑之墙,其实就是指这些经常参与股市的人的忧虑。

而低收入人群则相反。他们在一般情况下没钱投资,不关心宏观面,也不关心股市。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突然有某种传闻席卷了他们的生活空间。因为缺乏财经知识,他们很难有自己的独立判断。通常情况是人云亦云。

现在可以把所有的链条都拼在一起了。宏观面变差,经常在股市里打滚的人都或多或少意识到了,于是就有了忧虑之墙。制造传闻的人也知道很难打动这群人。所以他们的目标是那些平时不在股市里的那群人。虽然我们不知道是通过什么途径,但是上面的数据说明这群人确实被蛊惑了,他们盲目的相信了美联储要降息救股市。这导致他们信心爆棚,甚至有可能还拿出不多的积蓄积极入市。于是股市就开始翻越忧虑之墙。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接盘侠永远是最无辜,最善良,当然也是最倒霉的那群人。

一篇文章引发的恐慌

大盘还是在震荡。原油还是带领XLE在下跌。

我在Twitter上转发了一篇SeekingAlpha上关于意大利银行危机的文章


我转发是因为文章的作者是意大利人,他应该比我们更了解意大利的情况。就好像我知道中国政府如何运作,所以我看中国银行坏帐就和西方主流媒体的看法不同。

这名作者很清楚意大利政府的两难处境。欧盟规定,如果政府要救银行,那么银行的股权人和债权人要先承担损失。而这正是意大利政府竭力避免的。因为意大利老百姓持有很多这些银行的债券。如果要他们承担损失,必然会激起民愤。而意大利马上就要搞全民公投了。本来政府是希望通过公投获得选民的支持以通过一揽子改革方案的。但是如果改革方案通不过,本届政府就很有可能面临下台的危险。在这个当口激怒选民,民愤就会被反对派利用,公投就会变成迫使本届政府下台的武器。

虽然作者比较乐观,认为意大利政府和欧盟有能力解决意大利银行的坏帐。但是我很担心。我担心的问题不是银行或者金融方面的问题。我担心的是社会动荡,和社会动荡可能引发一系列政治问题。

如果危机爆发,老百姓手里的债券变成废纸。那就难保老百姓不上街。如果老百姓上街,那就难保政府不垮台。如果政府垮台,那就难保右翼势力不上台。如果右翼势力上台,那就难保意大利不退出欧盟。意大利是欧盟第四大经济体。本来英国退出就够瞧的了。现在又加上一个意大利。那欧盟就剩德法两个难兄难弟了,还玩什么劲。

本来我觉得公投定在10月,还有阵子。意大利政府还能扑腾两天。不过刚才一看Google Trend,吓了一跳。虽然这周只过去了一天,但是这周的“意大利银行危机”的热度已经几乎和上周一周持平了。按照这个速度,本周的热度应该是上周的若干倍。也就是说这张图已经出了新高。本来热度已经降下来了,现在又有反复。就好像伤风的病人,烧刚退,温度又上升了。这是最凶险的事情。


这就是为什么长期趋势好预测,而短期趋势难预测。就像大雪山下了一夜暴风雪,我们都知道会雪崩。但是到底什么时候雪崩,就很难预测。也可能谁不小心跺跺脚就崩了。也可能打上十几炮都不会崩。

就好像今天,说不定就是我转发的这篇文章又吸引住了人们的注意力。在美联储宣布利率之前,大家无所事事,突然间发现还有这么一档子事,于是开始忧心忡忡。

不过我本人倒是持欢迎态度。早崩是崩,晚崩也是崩。反正要崩,择日不如撞日。

Sunday, July 24, 2016

英国和欧盟20年前的一场谈判

先说两句题外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这两天开始用心写博客了。因为我发现很多人在看。这里先要感谢大家。另外我看到有很多从台湾和香港来的朋友,唯独从大陆来的屈指可数。估计是因为翻墙不方便。所以我重新开通了新浪博客和新浪微博。以后新浪博客会和同步更新,方便国内的朋友。链接往右看。请大家帮忙宣传一下。

还有一件事,我也重新开通了Twitter。我研究市场的方法很简单,就是阅读。据说巴菲特平均每天要阅读600页的公司报表和相关文件,才做得好投资。我自知比不过巴菲特。因为工作的关系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我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周阅读100页。篇幅有限,就集中精力在宏观面上。开通Twitter是为了方便随时跟大家分享我读到的有意思的文章。我把我的Twitter嵌入到了博客。还是向右看就能找到。一般我会附一两句我总结的要点。所以如果大家没时间看原文,看看要点就好。

好,言归正传。

英国脱欧以后,很多人都担心英国的金融业。德国和法国早就警告过,失去欧盟成员国的身份,很有可能就意味着失去了欧洲的金融市场。其实类似的事情20年前就发生过一回,当时在英国和欧盟之间也有过类似的谈判。那时候我们这位现在刚刚上任的英国首相Theresa May还在支付清算服务委员会(Association for Payment Clearing Services)供职。这个委员会可能大家没听说过,是一个半官方性质的组织,专门负责协调大银行间的清算事务。而这个委员会也参与了上一次英国和欧盟的谈判。

事情还要从1996年说起。三年后启动的欧元区当时还在加紧筹备。一项核心内容就是建立欧元区的清算机制。英国当时的处境非常尴尬。因为早先被金融大鳄索罗斯狙击,英镑不得不退出了欧洲汇率机制,实际上也就是放弃了加入欧元区。以德法为主的欧盟这时候提出,新建立的欧元清算机制需要区别对待英镑。他们的理由是,建立这个清算机制的目的,是为了给将要成立的ECB(欧洲央行)提供一条有效的干预市场的管道。只有建立了这个清算机制,ECB的货币政策才能直达市场。英国既然不在欧元区内,让英国加入这个清算机制就没有必要。相反,因为ECB无法控制英镑,让英国加入这个清算机制还会带来系统性的风险。为了防止有人透过英镑来扰乱欧元,应该先筑一道防火墙。德法的底线是,加入可以谈,但是必然会有限制。

英国提出的第一轮反对意见还是技术性的。他们从另一方面入手,虽然英国不会加入欧元区,但是英国是欧盟成员国。欧盟的单一市场不允许区别对待任何一个成员国。欧元清算机制,是欧洲各银行间的服务性机制。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欧盟单一市场的一部分,因此也不应该区别对待英国银行和英镑。

我们不得不佩服英国人的智慧,他们提出来的问题恰好就是欧元区将来要面对的所有问题的根源。

欧元是欧洲政治家们的一次大胆尝试,在没有政治和财政统一的前提下,先统一货币和市场。最先统一的是市场。因为单一市场的需要,再统一货币。这么一步一步发展下去,就会因为需要而统一财政,最终统一政治。整个欧洲将会联合起来。两次世界大战牺牲了无数生命而未能完成的霸业,将在这一代欧洲政治家的通力协作下和平实现。

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虽然最后的目标令人神往,但是实施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出乎意料的问题。英国人提出的问题,就是因为欧洲统一进程在市场和货币两个层面上不匹配而出现的问题。市场和货币在逻辑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实际操作中却无法完全割裂。这一切又在银行清算业务上集中体现。英国人正是抓住了这一关键。

说句稍微跑题的话,欧盟以后遇到很多问题,也都是因为统一进程在各个层面不匹配。现在的意大利银行危机,也是因为欧盟财政尚未统一而迟迟得不到解决。08,09年的美国金融危机,美国财政部搞了一个TARP,对美国银行大开方便之门。用政府的钱补银行的亏空。窟窿堵上了,市场就不再恐慌,危机自然就渡过去了。如果在中国,就更简单了。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很多人一直唱衰中国银行的债务问题,可是中国的银行一直都活的很滋润的原因。可是欧盟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财政部。因此没有办法由欧盟出面直接给意大利银行注资。另一方面,因为货币业已统一,如果意大利政府想出面给本国银行注资,又要受到欧盟其它各国,主要是德国的各种制约。所以这个问题就这么一直悬而不决。

如果英国和欧盟当年的谈判一直纠结在技术层面上,谈判就会变成无休止的扯皮。在国际事务上,最终决定谈判结果的永远是实力。英国作为一个老牌金融大国,正是因为在后续的谈判中恰当的展现了自己的实力,而大获全胜。

英国很快指出,英国仍然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这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因为德国和法国玩金融都玩不过英国。就算在当时的欧盟,英镑也一直是各国货币间的桥梁货币。这意思就是说,当时德国人和法国人做生意,都是德国人把马克换成英镑,法国人也把法郎换成英镑,然后两家用英镑结算。当然欧元启动以后,德国人和法国人可以直接用欧元结算。但是和欧洲以外国家的贸易呢?那些国家会去法兰克福还是布鲁塞尔?他们当然还是会来英国伦敦。所以欧盟可以撇开英国搞自己的清算机制。英国为了满足欧盟以外国家的需要,完全可以搞一套平行的清算机制清算欧元。那样反而对欧盟更加不利。因为这样的话,欧盟对英国的欧元清算就完全失去了控制。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欧盟和世界其它国家的贸易还要在英国倒一道手,那么欧元就完全被封印在了欧元区内,无法变成国际货币。那还要欧元干嘛,还要欧元区干嘛。

以后的事情就都是历史了。1998年欧元区成立。英国以独特的身份参与欧元清算。虽然后来欧盟心有不甘,又搞出来一套新的清算机制(学名叫Target2,有兴趣的可以深入研究),而英国也终于没有加入。但是直到今天,英国还是欧洲的金融中心。20年过去了,德国和法国在金融上还是没什么长进,还是玩不过英国。

正是因为这段经历,Theresa May才会临危受命,在英国脱欧之际出任首相,总理脱欧事宜。

如果问这段历史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我想说的是: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惊人的相似。

Saturday, July 23, 2016

IMF主席命运多舛

昨天刚说短期内有可能震荡,今天果然就震荡上去了。下周三的FOMC是大事件,在此之前市场处于观望状态,震荡也可能会继续。

今天看到一条消息,法国要起诉IMF主席,Christine。这让我想起了她的前任,Dominique。5年前,Dominique还是IMF主席,春风得意。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他下榻的酒店的一名女服务生指控他性侵。性侵是刑事罪。酒店所在地是美国纽约,于是纽约州对Dominique提起公诉。一时间搞得满城风雨。虽然后来检方认为证据不足,且怀疑女服务生证言的可信度,最终提出动议撤销起诉。但是Dominique,这位和现任IMF主席Christine一样命运多舛的前任,还是因为这件事丢掉了IMF主席的差事。吊诡的是,5年前因为Dominique的不幸而有幸登上IMF主席宝座的Christine,今天也陷入了同样的窘境。起诉她的罪名也是刑事罪。坊间热议,如果定罪就可能坐牢。也许这一次轮到Christine丢掉差事了。

让我们用阴谋论的视角重新审视一下这件事。前两天我有一篇博客说,美联储有一份报告批评德意志银行风险太大。而正是这位Christine领导的IMF出来附和。她的前任是在美国被搞掉的,搞掉她前任的是一位美国女服务生,她因为这件事直接受益执掌IMF,而终于在最关键的时刻投桃报李,站出来替美国人在背后捅了德国人一刀。

我以前还说过,法国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这次对Christine的起诉,估计是法国的留欧派坐不住了。他们想依法炮制,让Christine坐牢,把IMF主席的位置空出来。然后再物色一个听话的人选。要知道Dominique和Christine都是法国人。法国估计很有自信把IMF主席的位置一直留在法国。

以上还是我早上看到的新闻。到了今天下午,突然又峰回路转。法国法律界有一种声音,认为就算刑事起诉定罪,也就是罚笔钱了事。Christine不用坐牢。而IMF也出来表态,拥护Christine的领导,认为她完全有能力再任满一个5年。你们看到这个5年是不是重复了很多遍了。没错,IMF主席任期5年。所以每过5年就会出事。各方势力就会为了安插自己的心腹暗中角力。然而最后摆到台面上来的,却满满的都是龌龊。

所以,台面下面发生的事情很有可能是法国的留欧派和脱欧派达成了某种妥协。法国马上就要大选了。大选前夕,暗流涌动。派系之间互相倾轧司空见惯。也许双方因为大选而达成了更为广泛的一致,妥协是为了大选这个更大的前提让路。当然也有可能是美国对法国施加了压力。反正最终Christine保住了IMF主席的位置。

昨天说过,不要以为政客们都蠢。其实从政需要很高的智商。只不过他们的智商不是用在为百姓谋利上,而是用在上面提到的各种龌龊,如何坑人,以及如何不被人坑上面了。

既然这件事已经风平浪静,那么以前说的欧洲大阴谋,以及意大利银行危机,就仍然是两颗尚未拆除引信的地雷。让我们一起祈祷,不幸不要降临到踩在地雷上的人。

Thursday, July 21, 2016

原油和意大利银行危机

跟我估计的一样,今天ECB只是打了打嘴炮。嘴炮打完,原油继续下跌。坚挺了多天的美股终于回调。短期可能会继续震荡。中长期看,美股应该会跟随XLE下跌。再重复一遍,XLE是几个进攻性板块里最弱的一个。如果它继续领导,那么股市也必然向下。

前两天看新闻,因为技术进步,生产率提高,美国的页岩油成本已经从$80一桶下降到$60了。上次沙特为了打击页岩油公司,原油跌倒$25。按照同样的比例,这次会不会跌倒<$20。

大家可能会问,油价跌了,沙特自己赚钱也少了,为什么还要让油价跌。原因很简单,为了定价权。国与国之间没有什么法律,道德可言。奉行的完全是丛林法则。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国际市场也是一回事。原油市场上谁把握定价权,谁就是市场的老大,他说话大家才会听。所以沙特必须保证它是第一大产油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他增产,油价就跌,他减产,油价就涨的效果。

可能还有人会问,沙特不是要IPO原油资产了吗,要diversify from crude oil了吗,还要定价权干什么。其实越是这时候,定价权越重要。投资人都不傻,没了定价权,沙特的原油资产就失去了最重要的价值,买来何用。

终于在中文媒体上看到“意大利银行危机”了。可惜,中文媒体总是慢半拍。"Italian Bank Crisis"的热乎劲已经过去了。下面的图来自Google Trend。放个链接,大家可以自己看。两周前是最热的。今天已经过气了。


根据这张图来看,短期内意大利银行危机还不太可能爆发。它真正要爆发,还要等到几个月后。需要美联储加息,需要加息之后市场自发的挤泡沫,也就是挤压银行的不良资产,需要挤泡沫飘洋过海,波及到欧洲。

意大利今年十月要全民公投。政府希望通过一揽子改革方案。但是反对派却把它当成迫使政府下台的机会。要成事,天时,地理,人和都得有。大家想像一下,如果银行危机在那当口爆发,岂不正好是上应天时,下承人和。不要以为政客都蠢。如果这世界都是蠢人当政,那老百姓还活个什么劲。我相信一定会有聪明人乐于促成此事。

当然如果在此期间有什么突发事件,导致意大利银行危机提前爆发,我也乐见其成。

意大利银行危机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没讲。卖个关子,等真爆发了再说。

最后补充一句,ECB嘴炮打完,美债利率继续走高,继续预示美联储加息。有同学可能会问,TLT今天不是涨了吗,怎么说利率还继续走高呢。我看的不是TLT,而是$TYX。要知道债市3:00 PM就收市了。收市之后TLT在股市继续交易,再怎么走都跟债市无关了。细心的同学可能还是会问,就算3:00 PM,TLT也是涨的啊。当然喽,和昨天4:00 PM比是涨的,可是和昨天3:00 PM比呢。嘿嘿,这里面水深着呢。我就不画图了,大家自己看吧。

Wednesday, July 20, 2016

ECB

入正题前先贴张图。上次这么高的时候是2011年7月。随后股市跌了超过20%。上次止跌是因为美联储被迫搞了Operation Twist,也就是变种的QE。这次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上是否还有继续宽松的空间,大家拭目以待。


这就要说回正题了,ECB明天会不会有实质性的宽松动作。

前几天BoE出人意料的没有降息,只是打了打嘴炮。其实也不是什么意外,还是因为继续宽松也没什么作用了。这次ECB估计也一样。就算出台新的宽松措施,欧洲各国央行也无法执行。因为ECB对各国央行购买国债的价格设了上限。因为负利率的关系,各国国债价格都超过了上限。除非ECB做政策上的调整。但是任何政策上的调整势必都会遭到德国激烈的反对。所以ECB其实也是有心无力。

美联储其实也面对同样的问题,继续宽松的货币政策,效果越来越小,而且有陷入滞胀,也就是低经济增长,高通货膨胀的风险。

前几次美联储推迟加息,一方面原因也为了和ECB保持平衡。还记得上次ECB搞负利率,美联储也马上出来说我们也可以考虑搞负利率。如果不和ECB保持平衡,汇率就会倾斜,欧洲的经济问题就会转嫁到美国。当然美国最后并没有搞负利率。因为美国经济好于欧洲,不需要搞负利率。

这次BoE没动作,如果ECB也没有动作,那么外部环境的因素就会变成有利于美联储加息。同样因为美国经济好于欧洲,美联储就需要更严肃的考虑加息。

耶伦老奶奶已经很久没有发言了。她的下一次发言会不会震惊全世界?当然也只有她自己知道。

Tuesday, July 19, 2016

美元走强预示加息

今天$USD突破了两道重要的阻力。一条是上升三角形上沿,一条是200MA。同样,美元走强标志着汇市也预期美联储即将加息。


商品(原油),债市,汇市都预期加息。股市还能支持多久?今天股市的回调仍然是XLE领导。还是那句老话,看不清方向的时候盯紧XLE就好。

Monday, July 18, 2016

回调很快会来

以前画过一张图,SPX的目标在2160。正好是目前的位置。SPX终于放慢了脚步,开始盘整。明天怎么走我没法预测。但是可以预测的是这里离顶已经很近了。回调应该很快会来。

今天再画一张TLT的图。我觉得债市的走向预示着加息。



现在股市虚高,是因为债市虚高。利率太低,投资债券不划算。所以资本溢出,流到了股市。如果加息,债市自然会挤泡沫,那么很快就会轮到股市挤泡沫。

Sunday, July 17, 2016

宏观指标示警

去没有网络的山里住了几天,刚回来。贴张图。


全文在此

Thursday, July 14, 2016

央行嘴炮无敌

昨天晚上看到美国期指上跳,还以为是BoE降息了。早上起来一看新闻,结果没降息。就靠动动嘴,说八月会stimulus,就引发全世界股市大涨,真是嘴炮无敌。

来看几个领导指标,XLE没出新高,原油更弱。到是美国,德国各大指数都出了新高。

昨晚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美国期指上跳的时候,A股同一时间跳水。这就是我说的A股和全球市场不相关。说明白点吧,就是有很多人做多美股,然后做空A股来对冲。也就是说,如果某天金融危机爆发,A股就是最好的避风港。

市场总是向前看的。这就是为什么总是buy rumors, sell news。BoE已经过去了,FOMC还会远吗?

Wednesday, July 13, 2016

鸽派要加息

今天有一条消息大家可能都忽略了:Fed’s Harker Says Two Interest-Rate Hikes May Be Needed in 2016。Harker可是个鸽派。鸽派说要加息,还说要加两次,而且今年已经过去一半多了。

其实年初开始就说要加息了。总是因为各种问题被搁置了下来。先是中国,然后是英国。估计现在美联储内部已经开始担心,再不加息就可能太迟了。不加息的时候,股债一起涨。要是加息了,会不会反过来?

昨天说DB回到重要阻力位,散熊也差不多挤干净了,今天应声而跌。全球化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美国股市也受拖累。

明天开始出去度假。下周一回来。如果大家看不清方向,盯紧XLE就好了。

XLE 领导

原油昨天的涨幅,现在已经被抹去一半了。受原油影响,XLE跌~1%。其它各进攻型板块有跌有涨,但是都没有XLE跌幅大。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XLE应该会继续领导大盘。

Tuesday, July 12, 2016

CHAU,欧洲阴谋论

一直跟大家推荐CHAU。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没有开放,而过去几年中国政府印钱太多,这些钱转来转去,只能在中国的资本市场里打转。先炒楼市,又炒商品。前两天楼价下跌,这两天就轮到股市涨了。


其实A股已经先涨起来了,但是CHAU直到今天才跳起来。因为很多美国人觉得中国债务问题严重,总会崩盘,所以CHAU一直不被美国资本市场接受。

这就要说到CHAU的第二个优势了。还是因为中国资本市场没开放,中国股市和世界其它股市不相关。就说中国的债务问题吧。有的是敌对势力的热钱想来做空,可惜进不来。没有人做空也就不可能崩盘。国内会有人做空吗?大概总会有几个心动的吧。不过公安部都出动了,徐翔都被抓进去了。再看另一边,各营业部的涨停敢死队还都活得好好的。所以炒A股,一定要相信党,相信政府。

今天CHAU大幅上跳6%,已经把前几天的背离完全抹掉了。我觉得这标志着美国资本市场终于认识到了A股市场的内在逻辑。那些试图做空A股的人终于放弃了。以后CHAU会更紧密的跟随A股。

最后,如果说我不幸言中,欧洲金融危机爆发,那么美股肯定会受拖累。但是因为A股和世界其它股市不相关,全世界都会看到A股是个良好的避风港,到时候CHAU领涨A股也说不定。

前两天提到一个阴谋论,说美国,法国,美联储,IMF,还有索罗斯联手做空德国。其实是个玩笑。可是虽说是个玩笑,但是确实存在这种风险。昨天AA季报超过预期,今天国债就大跌。联系到我前面说过的ER看点,因为ER好,美联储有可能会严肃的考虑加息。而债券市场应该已经意识到了这点。如果美联储加息,那么很有可能会加剧欧洲金融危机的风险,也就是说,美联储可能有意无意之中帮了索罗斯的忙。至于美联储是不是和索罗斯有勾兑,这里面是不是有阴谋,大家喜欢怎么想都可以。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反应链就摆在那。这也是全球化的缺点,什么事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又要说回A股了,因为中国资本市场没有接入世界资本市场,如果危机爆发,A股将是一个很好的避风港。

今天DB跳的好高,跟风索罗斯的散户估计都被挤干净了吧。看图的话DB正好回到下降三角形的下沿。这个下降三角形跨度超过5个月,下破了以后还没什么响动呢就结束了,估计索罗斯本人也不会愿意吧。不过德国股市没研究过,到底怎么走我不是很确定。

AA

AA ER beat. Earning per share at $0.15 vs. expected $0.10. 今天国债跌了,看来债券市场已经开始考虑加息的可能了。股市还在超买和背离,疯狂还在继续。不知道债券市场的担心什么时候能传递到股市。在这个阶段,耐心是最重要的。

Monday, July 11, 2016

最后的疯狂

很多指标都超买了,很多指标都背离了,种种迹象表明这是最后的疯狂。

我们无法预测疯狂能持续多久,持续多高,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疯狂过后就是崩溃。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出了新高,大盘不会马上跌下去。

Saturday, July 9, 2016

ER看点

接下来两件大事会影响市场走向,一是ER,一是美联储会议。而这两件事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周五的就业报告说六月的Average Hourly Earnings比去年同比增长2.6%。而这个指标被认为是通货膨胀(CPI)的领先指标。道理很简单,收入高了,购买力就会高,就会拉动物价。那么很自然的就要考虑美联储会不会加息。

对经济比较有利的情况是本季ER不错。这说明公司在支出增加的情况下(因为付给员工的工资增涨了)仍然能够保持盈利,经济增长是健康的。但是如果这样,美联储必然会认真的考虑加息。所以对于股市,这未必是个好消息。

如果本季ER平平,或者表现糟糕,那么对股市也未必是好事。这种情况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并没有增长,甚至衰退了。也就是说整个经济大环境并不好。可是另一方面因为雇员收入增加,必然拉动通货膨胀。这么发展下去,美国经济有可能陷入滞涨(stagflation)的陷阱。上一次滞涨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沃克尔为了把美国经济拉出陷阱,把利率提高到了两位数。虽然防止了通货膨胀,但是对经济的打击也相当严重。

如果这第二种情况发生,美联储将陷入非常两难的境地。不论加息,不加息,甚至是减息,都有可能是错误的货币政策。

那么本季ER会好吗?我个人的看法比较悲观。从高科技行业能看出一些端倪。一是风险投资已经开始退潮。要知道风投业是公认的领头羊。风投缩水,说明嗅觉最灵敏的资本已经开始离场。

还有就是所谓的独角兽公司因为估值太高无法上市。另外各高科技公司都开始削减开支。我的很多朋友最近都抱怨公司的伙食越来越差了。高科技公司一直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如果高科技公司不好,其他公司如何不难想见。

总结一下,ER的好坏将影响美联储的决策,而最终影响股市的将是美联储的决策。


Friday, July 8, 2016

现象学和动力学

还要先从混沌理论说起。

其实我觉得混沌理论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理论,因为它只是描述了一些常见的动力系统的现象,是典型的现象学。因为没有能搞清楚产生这些现象的内在动力,混沌理论只能用于描述现象,而无法预测未来。要知道好的理论从来都是不断的预测未来,也不断的被实践检验。

混沌理论说,模式(pattern)会自然的从一个动力系统中涌现(emergence)出来。举个例子,我们考虑某个大学城的酒吧。大学城只有这一个酒吧,学生们白天学习,晚上无所事事,所以这个酒吧经常性的爆满。慢慢的就会出现某种规律,比如说大家慢慢发现,周四晚上人非常多,而周二晚上人比较少。这就是自然涌现出来的一个模式。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模式,混沌理论并不关心。或者这么说,混沌理论认为模式都是微小扰动不断积累所致。比如上海的一只蝴蝶煽动了一下翅膀,结果导致纽约的一场暴风雨。因此很难确定性的找出模式形成的原因。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很明白了,其实不是不关心,而是混沌理论过分夸大了噪音的影响,连因果关系都无法相信了。实际上这是对因果论的否定,是一种逻辑上的虚无主义。

因此,被混沌理论洗过脑的人就会有这样一种错觉,存在即合理,不用找原因,只要专注于现象本身就好。这和其他形形色色的反智主义都是同宗同源的。因为在现实中碰壁而产生出无力感,因而寻找其他出路,要么信奉某种宗教,要么无条件接受现实,要么专注于现实本身,放弃前因后果,以至放弃改变现状的努力。

但是混沌理论,或者其他的现象学必然会失败。

我们继续来看这个酒吧的例子,如果大家都慢慢认识到周四人多,而周二人少,那么大家就会选择周四不去酒吧,而周二去。如果大家都这么做,那么很快这个模式就会解体,代之以新的模式,周二人多,周四人少。这种变化,恰恰是现象学无法预测的。而只专注于现象学的人,也必然会在新的模式面前措手不及。

炒股也是这样,很多人专注于市场本身,认为市场涨,就说明经济好,就说明参与者乐观,而经济好,参与者乐观,就说明市场明天还会涨。相反,市场跌,就说明经济差,就说明参与者悲观,基于同样的逻辑,明天还会跌。这种从现象预测现象做法,本身就是循环逻辑,是无法成立的。一般而言,现象或者模式都有一个演进过程,从开始涌现,到成为常态,到慢慢瓦解,到新的模式。不得不说,现象学在第二阶段,也就是模式成为常态的阶段非常有效。然而它很快就会在第三个阶段碰壁,然后失败。这也是我为什么会说某种炒股的方法只有一段时间管用的原因。

再回到酒吧这个例子。其实周四人多,周二人少背后真正的原因是,周二晚上有一节人气很高的公共课,大部分人都选择去听课,而不是去酒吧。周四下午是固定的教授周会,因此周四下午没有课,大家就放羊了,这种放松的情绪一直持续到晚上,无处宣泄,于是乎都去泡吧。

现在我们就能准确的预测酒吧的情况了。如果公共课和周会的时间都不调整,那么就算有再多的人意识到这个模式而采取相反的策略,这个模式都不会改变。相反,一旦公共课和周会时间改变,模式必然发生变化。

说回炒股。在短时间内,股价确实是反映参与者的情绪。但是在长时间内,股价一定回归宏观面。这就是为什么虽然在Brexit之前,股价一直涨,而Brexit之后必然会暴跌。因此,把握宏观面,抓住影响市场的关键因素,分析它的趋势,才能准确的把握市场的脉搏。而这就是我说的动力学。忽略动力学的任何方法都会很快失败。

举几个股市现象学的例子:
  • 周期论
  • 市场情绪指数
  • 资金流量指数
  • 价量关系
  • 阻力和支撑
  • 各种pattern
  • 各种K线组合
突然发现我是在枚举所有技术指标,还是就此打住吧。

炒股就是炒人,以上所说的也适用于人类社会各。毕竟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大型的动力系统。这个系统曾经产生出了形形色色的宗教。然而只有理性才能把握它的本质。

Squeeze

MM给面子。昨天说short squeeze,今天真的就squeeze了。大家看看各个板块的表现,RUT 2%, SPX 1%, XLF 1.6%, 唯独XLE只有0.6%,因为原油基本上持平。

今天的Squeeze是因为就业报告大幅好于预期。我估计很快市场就会担心联储加息,所以激进的熊熊今天可以考虑入场。关于加息,我以前从另外的角度分析过。我觉得各方面原因叠加,7月份的加息可能性会显著增加。

今天的走法很好的说明了,研究股市,应该研究动力学,而不是现象学。早上没时间展开。周末聊。


Thursday, July 7, 2016

XLE 原油可能领跌

原油有一个时间跨度将近一个月的下降三角形,今天跌破下沿。因为原油的拖累,XLE最近几天的表现非常差。别忘了中期来看,XLE却又是表现最好的一个进攻型板块。我认为这标志着市场中期趋势已经改变了。市场应该已经认识到经济增长的困难,因此看淡全球原油需求。在接下来的下跌中,原油和XLE有可能领跌。

政治方面,沙特和伊朗一直无法达成限产协议。伊朗因为刚刚解禁,一心想着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所以原油产量维持在高位。而沙特一心想捍卫自己的第一出口大国的地位,所以也不会落后。为什么要维护第一的位置?因为这样才能维持原油的定价权。下一次OPEC会议在12月,估计在此之前,不会有限产的可能。

有同学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是XLF领跌。因为美联储经常性的压力测试,美国金融机构都比较健康。因此欧洲银行的问题未必在短期内对美国银行会有多大的影响。另外,美国银行贷款占GDP的比例并不高,因此即便是影响到了美国银行,对美国经济,也就是其他各个版块的影响也未必会在短时间内爆发出来。

是不是直接做空欧洲银行会更好?欧洲银行贷款占GDP的比例非常高。也就是说银行坏账将严重影响经济。是不是直接做空欧洲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其实我觉得那样反而风险更大。欧洲普遍官僚主义严重,政治僵化。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问题不会得到解决,同样,问题也不会很快爆发。现在大家都在学着索罗斯做空欧洲银行,一旦反弹,short squeeze起来也是很可观的。

Tuesday, July 5, 2016

Trump终将被钉在耻辱柱上

作为总统,Trump终将被钉在耻辱柱上。而他的覆灭,将帮助左派和右派找到新的平衡点,将为美国重回世界霸主地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你以为正在看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以上其实是我的预言。我猜Trump将当选。但是任期超不过一届。但是他的当选,将从客观上推进美国的左派和右派取得一致。做为左派和右派共同的敌人,他将非常不光彩的下台。而在赶他下台的过程中,左派和右派将再次站在一起。他们之间的裂痕将被弥合。美国将不再是一个撕裂的国家。极左和极右思潮将同时被抑制。中间力量将壮大,主流意识将被重塑,并重新领导美国。

先要从为什么会有一个撕裂的美国开始讲起。而要说清楚这个,先要看一个古老的对策论谜题:囚徒困境。

什么是囚徒困境,不再赘述了。我们现在要改变一下规则。如果Tom和Jerry(我给他们两个起个名字,以方便讨论)他们犯的事不大,关了半年就放出来了。他们出来就会合计,如果都不出卖对方,警察其实没有证据,他们能出来的更快。他们这次就会达成一个盟约,永不出卖对方。

第二次被抓,Tom比较老实,咬死了不承认。而Jerry比较油滑,仍然出卖了Tom。所以第二次Tom被关,而Jerry被放了出来。可是Jerry很快就发现,没了Tom,他一个人干不了偷鸡摸狗的勾当。所以等到Tom被放出来,他跟Tom道歉,然后指天发誓,再出事,一定不反水。

第三次被抓,Tom考虑了一下,觉得应该给Jerry一个教训,不然他记吃不记打。保不齐这次不反水,下次又反水。所以第三次Tom被放了出来,Jerry坐了牢。等到Jerry出来,他们才有机会平等的谈判。Jerry尝到背叛的滋味,他再次说出我不会背叛你的时候,一定是诚恳的。于是他们都恪守诺言,而警察对他们再也没有办法。

突然发现我给他们起错了名字,如果叫Jean and Jack,这岂不是一段伟大的爱情故事。那些只看CP不看剧情的,我其实是懂你们的啊。

在漫长的历史之中,我们看到太多这种故事,惩罚而后合作。一厢情愿的合作和一厢情愿的仇恨都无法最大化双方的利益。没有对错误的惩罚,合作不会长久。没有之后的合作,惩罚毫无意义。

但是历史的发展从来不是直线发展的。冷战结束之后,全球化进程加速,全世界都尝到了合作的好处。于是有一些非常智慧的人就提出一种看法,惩罚而后合作,效率还不是最高的。因为惩罚会造成双方的损失,如果大家都坦诚以待,一开始就合作而且一直合作下去,岂不是更好。

当然好,因为所有人都懂得合作的好处,所有人都明白合作对双方有利。但是他们忘了一点,历史的演进从来都是各方博弈的结果。靠一方的善意是无法永久的换取另一方的善意的。比如二战之后的日本。中国免去了日本一切战败国的赔偿,然而结果呢,日本至今没有对战争责任一个清醒的认识。相反对美国却非常恭顺,这就是惩罚的力量。没有力量是软弱,有力量而不使用,更是软弱。

现在可以说一说左派的平权了。平权是不是进步的,当然是。但是一味的平权,就好像在博弈中一味的表示善意。开始的时候,善意换来的是善意。时间长了,对方的野心和欲望就会被培养起来。他会不断的膨胀,会认为所有他得到的都是他应得的,而所有他想得到的也是他应得的。当左派一味的强调LGBT的权益的时候,是不是已经走的太远,是不是已经开始践踏非LGBT的权益,是不是已经引起了大多数人的不满。如果不是的话,Trump怎么会投机成功。

让我们继续Tom和Jerry的故事。他们的儿子们子承父业,也秉承了父辈合作的传统。虽然Jerry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油滑,有过一两次不守诺言的情况,但是Tom的儿子牢记父亲的教诲,不断的选择合作。所以虽然Tom的儿子多坐过几次牢,但是总体来说,他们合作的很愉快。他们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后来这份很有前途的事业传到了孙子这一辈。Jerry三世花了一个下午想出了一个惊天的计划。他要干一票大的,干完之后就衣食无忧。做为计划的一部分,他打算让Tom三世来背这黑锅。于是乎计划得以实现。Tom三世没有反水,因为案子太大,被永远监禁。两家从此反目,由世交变成世仇,永远失去了再次合作的机会。

历史的演进也是如此,从先惩罚再合作,到一直合作。一直合作会滋养人性中的恶,恶会膨胀,会欲壑难填。然后合作瓦解,代之以仇恨。再从仇恨的废墟中重生,轮回到先惩罚再合作。

而美国的左右之争,终于因为左派的欲壑难填,走到了合作瓦解的地步。而左右之间那撕裂的美国的仇恨,终于激起了右派的反弹。他们亟需一个领袖来帮他们发声,而Trump这时候趁虚而入。

按照历史的一般发展规律,只有时间才能化解仇恨。越是大的仇恨,越需要长的时间。不过美国这次机遇特殊。以Trump的尿性,我猜他如果当选,很快就能做出让右派痛心疾首的事情来。他将很快变成左派和右派的公敌。我们知道还有一种化解仇恨的方法,就是代之以另一种仇恨。希望左右双方对Trump共同的仇恨能让他们走到一起,希望他们能达成某种程度的妥协,希望中间派力量能壮大,领导美国走出泥潭。

在新生代政客中,我看好共和党的国会发言人。年纪轻轻却很有政治智慧,他知道在这个时刻,应该支持Trump,但是又跟他保持距离。虽然有呼声让他出来竞选,但是他深知时机不成熟。他要等Trump玩砸了,再出来收拾局面。到时候水到渠成,他将成为美国的英雄。

Trump将会被钉在耻辱柱上。虽然他也算是为美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人们将永远唾弃他的名字。

Sunday, July 3, 2016

学院派的观点

这里引两篇学院派的观点。比起阴谋论,学院派的看法可能更容易让人接受。

第一篇是前美联储主席Bernanke关于Brexit的看法。全文链接

[It] could provoke bank runs and speculative attacks on the country’s sovereign debt and on other countries that might be thought to be next in line.
关于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

Investors are perhaps more risk-averse than they otherwise would be because they know that advanced-economy central bankers have less space than in the past to ease monetary policy.
另外一篇长论文(92页),详细的阐述了Paradox of Thrift。没有人借钱,经济就无法增长。而现在正好就是这种情况,尽管全世界各央行都在印钱,但是没有人借贷,因此就没有经济增长。而同样的情况,在1930年代的大萧条也发生过一遍。


插两句我个人的看法:

  1. 深层次的原因是私有资本对央行的货币政策失去了信心。
  2.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我们未必会看到另一次世界大战,但是总有人,国家,地区要为此付出代价。别忘了这仍是一个比烂的时代。也就是说,一个比谁能把别人踩下去的时代。



Saturday, July 2, 2016

大阴谋

有人曾经批评我说不懂得什么是阴谋论。其实这些都是我玩剩下的。后来不玩了,是因为阴谋论作用有限,无法阻挡大趋势。以前有讨论,这里不赘述。

今天玩个大的。

(建议先大概浏览一下前一篇Blog,这篇基本上是串联了所有浮在表面上的消息,还原它们深层次的联系。)

先看Mester的发言。大概复述一下。这姐们力主6月不加息,因为Brexit有风险。但是现在又说美国经济向好,迟加息危害大。这逻辑不太通顺啊。既然Brexit有风险,6月加息都推迟了,现在Brexit公投都通过了,按照以前的逻辑,是不是更应该推迟加息,甚至降息来化解风险呢?另外注意一点,她讲话的地点是在伦敦,也就是说,她的听众是欧洲金融界。

再看另一则消息,IMF和美联储都出来说,德意志银行(DB)是系统风险最大的银行。而DB的股价跌落至30年低点。事情的起因是DB美国子公司连续两年未能通过美联储的压力测试。本来这事影响有限。美联储进行的压力测试只限于DB在美国的业务,可管不到欧洲。但是现在IMF也出来附和,那么问题就严重了。而且市场很听话,DB的股价掉下去之后,迟迟不反弹。而另一边英股股市已经完全收复失地了。这也引出了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英国脱欧以后股价不跌反涨,表现最糟糕的却是德国。另外再注意一 点,IMF的扛把子Lagarde女士是个法国人。

还有一则新闻,大家都应该知道了。做空DB的幕后黑手是隐退多年但是又重出江湖的索罗斯。就是他曾经狙击英镑,迫使英镑退出欧洲汇率机制。倘若当时英镑加入欧洲汇率机制,欧元将进一步强化,更有力的挑战美元。

现在我们可以把这些事情放在一起看了。

英国退出欧盟,欧洲大陆,或者说德法主导的欧盟的看法是,英国将为此受损,而欧盟将会成为一个更团结的欧盟。现在英国股价不跌反涨,德国表现低迷。世界金融市场发出了明确的信号,不买账这个看法。更有甚者,美联储和IMF一起站出来说,DB要完蛋。美联储还说,本国经济不错,我们要加息了。其实就是说欧洲再出事,我们不救了。IMF后面站着法国人。而英国退欧的时候,法国也出现了退欧的声音。最后,上次帮助美元化解了英镑加入欧元危机的索罗斯也故技重施,做空DB。这帮人的目的很明确,要趁着英国脱欧,直接打击德国,让欧盟中心开花,土崩瓦解!

让我们来看看这帮人,这里面有美联储,有IMF,有德国的铁杆盟友,法国,还有民间资本大鳄。想搞垮一个国家很难吗?那要看是谁来搞。如果有这么一帮人一起搞,你怎么看。

为什么这帮人会站在一起,因为赤裸裸的利益。

法国和德国表面上是铁杆盟友,但是历史的宿命让两国根本上是面和心不合。欧盟说好听点是德法主导,但是事实上是德国一家独大。法国这个傲慢到骨子里的民族,其实不爽了已经很久了。法国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右翼投机分子已经叫嚣要脱欧了。留欧派可能也想借此打击一下德国的气焰,提升法国在盟内的地位。

美联储和索罗斯,其实是一家人,都是美国人。我一直以来有个看法,英国退欧,是美元霸权的第二次机会。把欧盟踩下去,美国就能重新主导全球化,就能重回世界霸主的位置。以前有若干篇Blog说明这件事,不重复了。

很难想象民间资本在没有美联储的默许下做什么大动作。上次索罗斯狙击英镑,让英镑独立于欧元之外,其实是帮了美国大忙。背后说不定也有美联储默许。这次也一样。索罗斯已经预言了欧盟的分裂。而且说,这是Brexit带来的最好的结果。

美联储的耶伦主席,大家都认为是鸽派。可是不要忘了,她首先是个美国人,以美国利益为先。上次欧洲央行搞负利率,重复的还是以邻为壑的把戏。IMF都来游说美联储,希望美联储不要跟进,给欧洲留下一点呼吸的空间。可是耶伦坚守国家利益,立马站出来说,我们也可以考虑负利率。结果欧洲央行虽然搞了负利率,但是经济环境却一丝一毫也没有改善。

最后再说说为什么上周美股连拉四天。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美联储和各银行,各券商的关系。美联储的使命就是保证美国金融市场稳定。市场是谁,就是这些银行和券商。在大动作出台前,一定会向银行和券商吹风,让他们有机会规避风险。他们怎么规避风险呢?忽悠小散来接盘。所以我们看到了各种传闻,美国要进入第三个牛市,工业革命4.0已经开启,美联储要降息保股市,不一而足。这些传闻集中爆发,本身就很可疑。更从侧面进一步印证了近期将有大事发生。

好吧,以上都是我宅在家里瞎琢磨出来了。国庆长假,风和日丽,我也准备出去玩了。但愿我回来的时候,以上这一切都只是一场白日梦而已。

Friday, July 1, 2016

几则新闻

Deutsche Bank Shares Hit Over 30-Year Low After Fed, IMF Rebuke (link)

It was the second year in a row that Deutsche Bank failed the Fed’s stress test.

Fed's Mester sees danger in waiting too long to hike rates (link)

But she expressed confidence in U.S. economic growth and said there's danger in waiting too long to move.

'No Confidence' Vote: Weak EU Banks Imply That A New Financial Crisis Is Possible (link)

  • Europe has been in a slow-burning financial crisis for years on end. Throughout the EU, there has been waning confidence in both the banking system and the ECB.

  • Many believe that this lack of confidence is making it very difficult for European banks to raise capital; but as Lehman Brothers showed, it is confidence that counts, not capital.

  • Many European banks have high levels of NPLs; soaring CDS spreads; surging Coco Bond spreads; plummeting prices and discounts far below book value.

  • Several big banks, such as BCS, CS, DB, UNCFF, and SAN are weak enough that a further decline in confidence could take them out, setting up another potential financial crisis.

June AAII Asset Allocation Survey: Stock Allocations Rise (link)